海洋深處的智慧守護者:Anduril 推出"海床哨兵"水下感測網路

在廣闊無垠的海洋深處,各國正悄悄展開一場看不見的競爭。美國科技防務公司安杜瑞爾 (Anduril) 最近推出一項新產品——「海床哨兵」(Seabed Sentry) 水下感測網路系統,為海洋監測和通訊帶來革命性的改變。
解決海底監測的關鍵挑戰
我們的地表和空中交通可以依靠清晰的視線和穩定的連接進行運作,但海洋環境卻是另一回事。海洋遼闊且不透明,導致目前的水下感測和通訊技術往往效率低下且彼此間缺乏連接。海床哨兵系統正是針對這一問題而設計,它彌補了連接和感知方面的缺口,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實現海洋環境的即時監測。
超越傳統的技術優勢
傳統的海底監測系統通常是固定式的,安裝和維護成本高昂。而海床哨兵採用了「無電纜」的深海節點網路設計,能夠在邊緣即時感測、處理和傳輸關鍵的水下資訊。這些節點具有以下突出特點:
- 超強續航力:可持續運作數月至數年
- 深度能力:超過500米的水深評級
- 載荷容量:超過0.5立方米
- 模組化設計:可重複使用,降低長期運營成本
人工智慧加持的海底網路
海床哨兵由 Anduril 的 Lattice 人工智慧軟體平台驅動,支援多種載荷變體。它可以由自主水下載具(AUV)部署,形成一個防禦網格,協助保護重要海域和基礎設施。
系統採用開放式架構設計,能夠快速整合第一方或第三方感測器和載荷,可根據商業或國防任務需求進行客製化,包括:
- 海床勘測
- 海洋活動模式建立
- 港口安全
- 關鍵基礎設施保護
- 反潛作戰
- 反水面作戰
值得注意的是,海床哨兵獨家搭載了 Ultra Maritime 公司的 Sea Spear 技術,即使在最偏遠的水下環境中也能實現長距離感測能力。
對台灣海纜安全的啟示
近年來台灣海纜斷纜事件頻傳,引起社會高度關注。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董事長黃勝雄的警告,台灣99%的網路頻寬都仰賴海纜,是名副其實的「數位生命線」。由於台馬海纜年均損害率高達5.1次,為全球平均值的25到50倍,顯示台灣面臨的海底基礎設施安全威脅遠高於其他國家。
像 Anduril 海床哨兵這類的智慧監測系統,或許正是台灣未來保護重要海底基礎設施的關鍵。透過AI驅動的感測網路,台灣可以提前偵測靠近海纜的可疑船隻,實時監控海底活動,並在潛在威脅出現時迅速應變。這不僅可以保護現有海纜系統,還能為國防和商業活動提供更全面的海洋感知能力,從被動防禦轉向主動監測,強化台灣的數位安全和國家安全。
隱形的海底防護網
Anduril 官方在社群媒體上強調,目前商業和國防社群對深海環境缺乏足夠的狀況感知,包括對關鍵基礎設施的監控。現有的海底監測系統不僅缺乏彈性且維護昂貴,更重要的是,敵對勢力能在電纜鋪設過程中輕易發現其位置。
海床哨兵提供了一個靈活的深海節點網路,能夠自主感測、處理並傳遞重要情報。當這些節點透過 Lattice 平台連接起來,軍事人員將獲得真正的多領域感知能力。Anduril 表示,美國及其盟友將開始部署海床哨兵系統,形成一個隱藏於敵人視線之外的持久性無線網路。他們強調:「真正的海上力量只存在於你擁有觀察力的時候。」
整合式海洋監控網路
海床哨兵與 Anduril 的 Dive 系列大型和超大型自主潛艇整合,共同構成了一個全面、智能的海洋能力網路。這使操作人員能夠以傳統選項成本的一小部分,快速感測、分析並回應整個水下戰場。
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,Anduril 已在多個生產設施進行了大量投資,這些設施很快就能開始生產海床哨兵,為客戶提供可擴展、經濟實惠的急需技術。
海床哨兵的設計理念著重於重複使用:它可以部署到海床,執行任務後被回收、清潔、充電並再次使用,最終降低運營成本並避免潛在的製造和生產延遲。
海洋控制的新時代
隨著戰略競爭的加劇,控制海床及其上方的一切需要一套全新的水下系統。海床哨兵正是為了應對這一挑戰而建造的。與 Anduril 現有的海洋產品一起,它為防禦和商業任務提供了一個全面的、軟體定義的解決方案。
在這個數位化的時代,誰能掌握海洋深處的情報,誰就能在全球戰略競爭中佔據先機。海床哨兵不僅代表了水下監測技術的一次飛躍,更標誌著人工智慧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滲透到國家安全的各個領域。